-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干细胞和基因联合疗法,可潜在地保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患者脊髓中的患病运动神经元。研究团队证实了联合治疗的实施对人类是安全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称,使用干细胞是将重要蛋白质输送到大脑或脊髓的有效方式,否...
-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1953年,科学家首次预测了一种名为“β波纹片”的蛋白质结构。约70年后,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中创建出了这一结构,并使用X射线结晶学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这项新研究有望使科学家们设计并制造出基于波纹片结构的独特材料,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论文刊发于《化学科学》杂志。
1953年预测的“β波纹片”蛋...
-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使用干细胞生成了一种新型人类细胞。新细胞与早期人类胚胎中的天然细胞非常相似,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胚胎植入子宫后会发生什么。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细胞·干细胞》上。
如果一切顺利,人类胚胎在受精后约7天植入子宫。由于技术和伦理限制,此时的胚胎将无法用于研究。因此,科...
-
08-31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德国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们利用黑腹果蝇的遗传模型系统开展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饮酒一次也会永久性地改变大脑神经元的形态,且大脑里的“交通要塞”突触的结构以及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线粒体的动力学也...
-
08-30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饮食冲动相关神经活动模式引导的脑刺激,能改善两名暴食症和重度肥胖患者的进食自控力,促进减重。这一结果来自一项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生理机制引导的闭环式深部脑刺激在治疗...
-
08-29
国际聚焦
干细胞来源的合成小鼠胚胎生成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在内的联合团队描述生成了一种干细胞来源的合成小鼠胚胎。这一胚胎模型复制了自然小鼠胚胎从受精到第8.5天的各个发育阶段,包括清晰脑区域、一个神经管以及一个搏动的心脏...
-
08-27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隋然
8月25日,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广东东方麦田工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数字技术与创新创意产业学院项目,助力黑龙江打造创意设计新高地。哈理工校长刘侠出席签约仪式。
本次签约是黑龙江省创意设计赋能消费品领域供需对...
-
08-27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实习生 曲怡臻
8月26日,记者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团队围绕微生物防御系统机制与生物传感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CRISPR/Cas14a1系统的性能机制与单碱基分辨诊断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
08-24
央视记者 张颖哲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音频片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一段音频片段,声音是根据2亿光年外的英仙座黑洞的压力波而合成的。据报道,这段音波来自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8月22日在社交媒体上...
-
08-14
2022年7月29日,在经过2个多月的“试用期”之后,全国省级电台中首位“虚拟员工”转正上岗,开始了她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的主播工作。,,“长小姣”是长三角之声与腾讯在线智能视频创作平台“智影”联手打造的虚拟数字人主播,2022年5月5日开启实习主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