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通讯员 方圣
“引流板螺栓校紧度怎么样?万能套筒的角度还需要再微调下。”11月中旬的一天,完成了安徽省总工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廖志斌赶回单位,和启金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团队成员一起,继续开展“带电遥控校紧引流板螺栓装置”研究。
创新是全国劳动模范廖志斌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也是他从师傅、党的十九大代表许启金那里传承的众多优秀品质之一。2000年从部队退伍加入供电行业后,廖志斌一直在许启金身边学习成长,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
“防高坠自锁器”是这对劳模师徒创新之路的起点。一次带电作业过程中,同事的一句无心之语点燃了许启金的创新梦。泡书店、画图纸,许启金先后试了20多个不同类型的方案,最终制作成了“防高坠自锁器”,填补了国内软梯作业安全防护的空白,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当初许启金不足5平方米的“阳台作坊”成长为如今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里,许启金和廖志斌师徒共同创新进步,带出了一批批创新能人,也培育出丰硕的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启金工作室创新团队已拥有创新成果100余项、发明专利88项。
创新者的榜样作用,在廖志斌身上得到了最为生动的展现。在和师傅一次次的创新尝试中,他也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数字电网、智慧线路”。和师傅当年怀揣上万张小纸条熟悉线路参数不同,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廖志斌带徒弟有了更好用的工具。2018年,廖志斌和创新团队利用三维动画软件,把线路检修过程图示化,建立电子化检修档案,编写了《输电线路3D培训教材》,让线路设备等图像360度清晰展现在眼前,打开了高效培训的大门。
“总书记给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和使命。”从党的二十大会场回到工作岗位后,廖志斌常告诉团队伙伴,作为一线员工,在生产实践中,就要多学多干,多积累经验。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可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英雄壮举,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干精、干到极致,就是成功,就是壮举。“作为‘线路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体现在一条条畅通无阻的高压线上,就体现在万家灯火中。回到家,开关一开,灯亮了,这就是我们的成绩,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廖志斌对此颇有感触。他知道,对一线员工来说,搞发明创新不算长项。“但我们要想把事情干得更好更顺当,碰到一些难题时,就要动脑筋、想办法,通过一些创新发明、小改小造来把问题解决掉。”廖志斌说,任何工作,只要去琢磨,就会发现总有改进的空间。“新时代的我们,需要苦干实干,更需要不断地创新,这样,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11月初,廖志斌迎来了创新生涯的又一喜讯——创新成果拉线制作机具成功签署销售合同。这也标志着宿州供电公司创新成果首次走出“工作室”,走上“生产线”,实现了由创意向产品的转化。
现在,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廖志斌还筹备着明年的成果孵化项目。“明年,我们预计将有3个项目实现转化,这些成果在别的行业也很有推广价值。”
许启金、廖志斌们的背后,是劳模创新激发的巨大潜力。长期以来,国网宿州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劳模选拔培育,坚持“树旗帜”与“重传承”并举,按照“根在一线,魂在创新”原则,将劳模精神的传承融入基层创新之中,通过创新实践汇聚工人力量,以师徒传承引领广大职工创新创效、展示才华。
“岗位不同,精神一致,有许启金、廖志斌两位模范带领,我相信自己也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年轻一代的先进典型、出生于1989年的营销专业青年员工张占胜同样充满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