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何鸿鹏 杜才良
一桥飞架鹭岛内外,天堑变通途。1月17日,由中交二航局参建的福建省首座全桥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厦门翔安大桥(“第二东通道”)正式通车,厦门岛内与岛外翔安区的车程由过去的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中交二航局供图
翔安大桥是交通强国福建先行示范重点项目,也是福建省“六纵十横”规划高速路网中的“一纵”以及厦门市“两环八射”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继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海沧隧道后的第七条进出厦门岛的桥隧跨海通道,翔安大桥项目西起枋钟路与金尚路交叉口,向东以连续梁桥跨厦门东侧海域,终于翔安大道,全长约12.371公里,其中跨海桥梁(海中区)长约4.5公里。跨海桥梁为单幅变高变截面连续梁桥,主线按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大桥海中桥梁墩台和钢箱梁预制装配化率100%,全线共有35个预制墩台、36跨钢箱梁,均采用工厂化预制、装配式吊装。
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航空限高风险大、海上船舶管理难度大、文明施工要求高、交通组织难度大等四项施工挑战与吊装难度大、材料耐久性要求高、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要求高三项技术难题。中交二航局技术团队研发出重达560吨的变宽曲线整幅大节段钢箱梁吊装专用吊具,为国内同类型桥梁中采用的最大吊具;单次吊装钢箱梁最大重量3133吨、最大宽度52.7米,为国内最宽最重的整孔吊装钢箱梁;海中桥梁预制墩台采用竖向干接缝匹配预制工法,是福建首次在跨海桥梁中应用。
项目部围绕重大技术难点,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合力攻关,解决桥梁预制装配化建造等领域“卡脖子”难题:研发制造国内同类型桥梁最大吊具——海上“变形金刚”;研发海上一体化作业平台,有效化解施工海域海水深搭设栈桥成本高、航运压力大无法搭设栈桥等难题;创新应用浮动式码头,根据潮差自动调节码头高度,进一步提升工人上下船安全性;研发钢箱梁自动调位系统,实现主桥毫米级合龙。
作为厦门市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衔接区域、支撑全域、通达便捷、环湾放射”的路网骨架,翔安大桥建成通车为厦门增添新的交通动脉,便利岛内外群众出行,加快厦门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海西经济区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