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总台央视记者 张歆 李唐 张宇翔

国家信息中心利用各类大数据对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形成高频数据指标。昨天(1月6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举行的座谈会上,国家信息中心有关专家援引高频数据监测结果指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加快优化调整,各项稳增长举措持续落地赋能,今年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有望回稳走强。

高频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正稳步复苏

投资方面,作为投资先导指标的工程项目中标数量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工程项目中标量同比增速反弹至63.2%,显示出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工程建设相关行业稳步回暖,具有代表性的挖掘机销量11月份已实现同比正增长,增速为2.7%,较去年3月的低点提升66.3个百分点,回暖势头明显。

消费方面,多项高频指标显示我国当前消费热度正稳步复苏。地铁人流热度指数显示,去年12月以来我国地铁人流热度先降后升,目前指数达61.4,较12月低点大幅回升36.5个点;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去年12月也呈现先降后升走势,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指数均已企稳回升;生活服务业消费热度指数近期也持续恢复,特别是旅游业消费热度指数提升45.7个点,恢复势头强劲。

外贸方面,外贸相关的高频指标监测表明,在国内政策带动下,我国贸易平稳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港口物流数据显示,12月港口物流指数为84.49,环比上升2.31%。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进口增长迅速。

市场创业热情也在逐渐恢复。创业企业经营活力指数显示,尽管去年四季度受疫情影响指数降至年内低位,但12月底已恢复至81.3,比低点提升2.3个点,这表明创新创业最活跃的一批企业经营活力已出现回暖势头;此外,基于全国80城办公场所人流量数据的在岗率指标也显示,近期我国办公场所在岗率已较上月低点快速恢复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分别恢复32.9、14.0、14.6、15.5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说:“近期各地积极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系列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政策举措的落地,也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多项高频指标纷纷回暖,表明因疫情放缓的城市脚步已再次加快,各地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经营活力正在稳步恢复。”

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积极因素增多

专家表示,恢复和扩大消费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优先任务,当前,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有更多可以期待的消费增长点。

在我国,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仍较低,尤其是服务消费有很大潜力空间。随着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接触式服务业相关消费场景将加快恢复和更多开启;而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伐加快,鼓励“三孩”等生育政策加速落地,“银发”和“幼齿”消费也有望加快扩容升级,并带动相关群体和家庭消费;此外,新型消费将呈现蓬勃向上、增长更快、体量更大、模式业态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说:“要在推动供给升级匹配消费升级方面,多着力打造内容更丰富、品质更优越、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升级也在引领供给创新,促进医疗健康消费提质升级,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和婴幼儿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深入推进文旅的深度融合。

从消费支出规模来看,我国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仍存在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仍待释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将有助于带动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品与服务下乡,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专家建议,政府要在激发消费潜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把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纳入到专项债支持范围,旨在以投资带消费,通过提升内需体系的完整性来增强增长内生的动能。郭丽岩说道。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专家表示,2022年我国成功应对多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成绩殊为不易。2023年,要引导和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齐头并进稳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专家表示,进一步发挥好国有经济“挑大梁”的战略支撑作用的同时,要加快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顶层设计,激发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活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卫挺说:“我国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吸引外资方面,专家表示,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通过“市场机遇+制度保障+政府服务”三大策略吸引和留住外资。

“要重点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各类开放平台的作用;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黄卫挺说道。

专家还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在新时期孕育新的机遇。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和现代化基础设施等领域将产生众多机会。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肖新建说:“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