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杨凝 刘海浪
10月8日,随着第155片60米混凝土箱梁预制完成,由中铁大桥局建造的深中通道智慧梁场完成了全线非通航孔桥全部混凝土箱梁预制工作。
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横贯珠江口两岸,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大型跨海集群工程。项目全长约24公里,其中桥梁工程长约17公里。深中通道项目S07合同段由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承建。
10月8日,深中通道智慧梁场完成了全线非通航孔桥全部混凝土箱梁预制工作。
深中通道60米混凝土箱梁共有155榀,其中141榀为20米标准宽梁,14榀为20米-24米的变宽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形式,最大梁宽24米,梁高3.5米。此次浇筑的60米混凝土箱梁为标准梁宽,浇筑后重达2800吨。
智慧梁场是中铁大桥局在总结原港珠澳大桥项目预制梁场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化及装配化的建设理念,应用物联网+、BIM及信息化等技术,实现模板自动化、钢筋部品化及混凝土生产智能化,倾力打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梁场。
建设现场。
“整个梁场划分为混凝土输送中心、钢筋加工中心、钢筋绑扎中心、箱梁预制区、箱梁存梁区、出海栈桥、试验室及预应力超市等10个主要功能区域,可以说这就是个超大型的‘产梁智能超市’。” 智慧梁场负责人鲁庆介绍,从材料进场到钢筋加工、模板安装、混凝土拌和及浇注、张拉养护、移运存放等全过程均实现了工厂化、智能化、自动化,原本100多人的厂区如今只需要30多人。
在钢筋自动加工中心,6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几乎看不到工人。BIM控制中心拥有“一平台三系统”,即智慧梁场管理平台、钢筋自动化加工系统、混凝土智能控制系统、监控监测系统,这些组成了智慧梁场的“大脑”。实现了生产可视化、施工流程标准化、业务管理数字化、机械设备智能化和管理决策智慧化。控制中心兼备了信息收集和指令发布的功能。具体来说,在信息化中心下达相关指令后,现场也就是各个工序的执行点,就能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自动化排产施工,现场采集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回传到信息化中心,便于“大脑”对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用于指导帮助各系统查漏补缺、优化提升。
中山大桥已经合龙,伶仃洋大桥主缆索股已完成架设,海底沉管隧道E21管节顺利完成水下对接……目前深中通道整体建设已进度过半,“海上长龙”已雏形初现。据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S07合同段项目经理张爱民介绍,截至目前,共计293片海上非通航孔桥箱梁架设已完成了261片,所有混凝土箱梁的预制“收官”,标志着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S07合同段陆域所有主体工序全部完成。接下来将全力冲刺11月底前完成所有非通航孔箱梁架设的节点目标,同时也为深中通道2024年顺利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