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余快
,
关注智能城市、AIoT的深度报道 |微信:Yukuaikuaier
,

,发私信,当月热门文章,

  • 从 Create 大会,看 AI 黄金 10 年里的百度
  • 穿越中国的退休老人,丈量新疆的地图蚁人|未来交通回信
  • 希捷孙丹:低谷时冷静,巅峰时忐忑
  • 海康威视:制造业呈现重资产、重运营趋势,碎片化行业人效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 10 位 CXO 眼里的 2021 安博会

,

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将高考数学题拍照上传至小猿搜题APP。

相信大家这两天都被这个新闻震惊到。

起因6月7日下午,小猿搜题APP工作人员监测后台时发现,某用户通过手机拍照搜索疑似高考真题,App未提供任何搜索结果,考试结束后,经确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将后台截图和数据等线索打包提供给相关部门供核查。

随后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考试办公室以及黄陂教育等机构连夜处理该事件,湖北无线电管理部门回应称已组成专班调查。

在一片不可思议的震惊中,一系列疑问涌现。

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其中有三个关键问题:

手机为何可带进考场?为何拍摄未被发现?为何有信号可上传?

业内人士告诉AI掘金志,高考属于标准化考场,标准化考场的设备一般包括手持式身份证阅读器、手持式金属探测仪、多通道全功能无线信号屏蔽仪、无线隐形耳机探测器、标准化考场专用电波钟。

专家介绍,手机探测器有别于手机信号探测器,手机探测器除得到来自目标的基波通道信息外,还可以得到2次、3次及更高次的信息,手机不管是开机还是关机状态下都可以检测到,其主要探测对象是手机中的金属结点和PN结。

而未能检测出手机,可能在于安检环节问题大过检测设备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否有科技能识别考试作弊行为?

其实今年不少省份都针对高考加大了科技手段。

比如,河南今年高考各考场将实行视频监控无死角全覆盖,全程高清录像,全省联网监控。

 在监考上,每个考场配备3名监考员,每4个考场配备1名视频监考员,实行考场和视频双监考、网上和网下双巡考。

考后复查上,采用技术手段对考生报名和考试入场照片进行全面比对复查,对考场视频进行智能筛查,将智能识别技术引入高考网上评卷,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严格查处雷同卷。

湖南今年高考也强化了考试全过程视频监控,所有考点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录像,在考试结束后组织专人对监控录像进行集中审看。

可以发现,在智能视频技术运用上,以上省份都只针对考后复查。

是否有针对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呢?

据悉,有不少机构针对高考场景推出了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比如苏州科达的标准化电子考场网上巡查与视频指挥系统技术方案,包括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指挥调度系统、考试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作弊防控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系统五个模块,其中就有智能行为识别、异常行为识别等功能。

苏州科达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刘祥权表示,高考作为典型的标准化考场,以公平性和规范性为主要目标,包括研究生考生、司法考试、会计类的等各类考试场景。

国考院、省考院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化考场可拍摄教室全景,但清晰度不能过高,也不能有PTZ的镜头,禁止对焦、镜头拉伸等。

 “因为如果镜头拉近,拍摄到试卷内容,也许会被记录进监考录像,如遇到网络漏洞、恶意攻击或人为原因,会造成试卷内容泄露。”

刘祥权介绍,智能行为分析作弊行为的难度是相对的,对于没有AI算法、技术和场景积累的厂商比较难。

通过智能算法,可以判断考场异常行为,比如某人长期扭头朝左看,比如转身、站立、抬头、趴桌、离开座位等行为,都能被识别。

 在智慧教室或智慧教学场景,基于教学场景录播视频进行大量数据训练,如果有学生起立,检测到学生起立,摄像头会自动聚焦,切换录制镜头,也可检测出学生是否使用手机。

但在标准化场景,目前很多摄像机并未添加“拿手机拍照识别”算法。

 “因为标准化场景默认是没有手机的,在前期的数据训练中,数据里面没有拿手机这个行为。”

“默认手机在进之前就没有了,当然如果考场没有此类设备,或者设备灵敏度不够,或者人为原因,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为什么不加一个识别手机的算法?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AI掘金志: 

  • AI并非想象的万能。

  • 技术问题之外,更多是付费方和成本问题。

第一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AI,如图像识别、语言识别和计算机视觉识别等属于感知型,核心逻辑是输入输出函数,逻辑较为单一,有诸多未解之题。

旷视首席科技学孙剑曾对AI掘金志表示,比如物体检测中的遮挡问题是计算机视觉中非常前沿的研究,如果一张照片中有两个人,一个人被另一个人部分遮挡,虽然人类的眼睛非常容易分辨出,但是因为包含推理,所以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第二点,识别拿手机或拿手机拍照等行为,需要通过大量有监督的训练标注方法。 考试场景并非高频场景,长尾分布就是机器学习中的核心难题,也即对于不经常发生或者不易常见的数据很难有充足的训练样板,机器学习方法就很难训练好模型。

 因此此算法需要大量的数据量和模型训练,而人工智能是先有人工才有智能,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人工智能有今天的繁荣,背后默默奉献的成千上万的数据标注人员,一些大公司的标注团队更是多达上万人,这需要巨大的成本。

 全国1078万考生,共设考点7200余个、考场46.6万个(含2.6万个备用隔离考场),涉考工作人员140余万人,其中监考人员95万余人。

在千万人之中,出了一个吴某某。

各种考试场景的付费方是谁,是否愿意为了千万分之一支付高昂的建设费用、设备和系统的更新维护费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信号为何没被屏蔽?

某运营商技术人士表示,无线信号屏蔽器的工作原理是噪声堵塞,在特定频段发出无意义的信号,压制正常的手机信号。

有专家分析,也许是因老款屏蔽器或无法屏蔽5G信号。 根据5G频段划分,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5G主要用的是3.5GHz频段的各100MHz频谱资源,而中国移动主要使用的是2.6GHz频段的160MHz和4.9GHz频段的100MHz频谱资源。

通信技术不断升级,5G信号制式与原有4G制式也不同,存在旧型号的干扰设备不能完全干扰5G信号的可能性。

他推断,可能是5G信号不在现场所使用的信号屏蔽器的工作范围内;也可能是5G信号本身抗干扰能力就比较强,信号屏蔽器没能成功压制干扰。

如果作弊设备使用超高频波段是否可绕过屏蔽器?

刘祥权告诉AI掘金志:

第一,超高频的特点是波段非常短,穿透力差,尤其在教室内,墙体会进一步限制传输距离。

第二,超高频需要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因其穿透力弱、传输距离短的特点,就算信号传播出去,外面的接收装置需要距离较近,而这在高考场景并不现实。

“从4G到5G,甚至到未来的6G,频段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目前在研的6G,也许可达到20G的频率,但传输距离会更有限。”

他补充道:“也许将来技术进步了能实现,但是至少目前来看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在社会各界一通分析之后,黄陂区招考办带来了最新消息:或因5G信号屏蔽出现漏洞,导致该考生能用手机上传考题。

网传的摄像头眼镜真的可实现吗?

在官方通报之前,有消息传该考生使用的是高科技作弊眼镜。

这则“美国高科技眼镜”其实是2018年的新闻。

据报道,新闻中的考生考试途中,眼镜上掉下来一个很小的类似螺丝的东西,被监考老师询问时支支吾吾,随后得知作弊情况。

网上关于“高科技眼镜作弊”的新闻并不少,并非最新的“高科技”,每年都有类似 报道。

 
那么问题来了,摄像头眼镜是不是高科技?能否实现?

刘祥权告诉AI掘金志,这类作弊眼镜,其实与Google智能眼镜等类似。在考试场景,这种设备成功运行需要2个前提:

 1、无线通信。

首先,前端感知技术并不难实现,无论是图像、视频或语音形式,目前市场上不少摄像头和麦克风可做到针孔级别,肉眼也不容易分辨,但传输层面,必要有无线通信。

目前的屏蔽器技术,无论是WiFi、3G、4G还是5G,具备屏蔽移动网络的频段。

如果使用全频段的屏蔽器,理论上传输成功的可能性较小。

 2、要实现无线通信,需要有电。

 “没有电的话,你怎么能实现无线通信,我的认知范围内是不行的,当然也许有更高的科技也说不定。” 有电的设备,经过X光机,会检测到电源以及相关的结构建设。

总结

近年来,娱乐明星直播时公然谈论他的高考作弊经历;苟晶、陈春秀们的高考成绩被公然冒领。

各种枪手替考新闻层出不穷,各类穷困但成绩优秀的学子努力十几年的成绩被恶意侵占。

甚至这次震惊中国的高考拍照作弊事件的第一发现者,竟然是一个搜题APP。

 一边是高考因戴牙套,因裤子拉链不能进考场,一边是堂而皇之地带手机进考场甚至拍照上传。

对比太过刺眼。

高考被公认为是当今社会仅存的几块净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大范围的、最为公平的一块净土。

尽管中国每年都有近千万考生奔赴高考战场,再严丝合缝的组织和体制都难免渗入一些恶心的杂质。

今年多地高考已经结束,但此次事件不能就此结束,暴露出的管理问题大过技术问题,不能仅是取消作弊者成绩、加强安检而已。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