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实习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李颖慧 马涛

10月28日,在“百家科创企业和百名高层次人才”上合行活动上,上合(青岛)国际应急医学技术装备研究院、上合里岔黑猪研究院揭牌,8个科创项目集中签约落地上合示范区,涵盖医学装备、海洋雷达、智慧交通、碳中和、纺织机械、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活动还吸引了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等10家高校院所的20余名专家学者到场。

“研发机构、科创项目接连落地,高端人才纷至沓来,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青岛胶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周兆和表示,今年以来,围绕新型研发机构这一产才融合新赛道集中发力,胶州市出台了《胶州市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对重点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的资金支持,加速集聚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新兴产业建链、优势产业强链,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让更多科研成果与产业相遇相知

“我们在上合示范区建设研究院,一方面是看重示范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输出模式、技术、产品的平台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胶州市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支持,能够将我们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打造智能方舱医院研发中心,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急医疗产业市场。”上合国际应急医学技术装备研究院带头人、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院长候世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实现科创与产业“双轮驱动”最优途径,既搭建了人才集聚的平台,又打通了“政产学研用”通道。胶州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磊表示,胶州市通过引进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成熟技术,带动一批企业快速成长,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链条,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除此之外,胶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高利平还有着更深入的思考。“新型研发机构既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前端研发活动,也可以开展研发服务、成果转化等市场化行为。我们立足胶州产业发展需求,寻求与高校院所合作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支撑、政策引领、平台打造多措并举,让更多科研成果与胶州产业相遇相知。”高利平说。

全力搭建人才科平台载体

产业需求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动力源”。记者了解到,依托产业基础优势、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丰富的产学研合作场景,上合新区明确了“5-2-1”矩阵式发展思路,布局了20个生态园区。

其中,位于洋河镇上合纺织机械产业创新园正在探索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研发中心。此次在“百家科创企业和百名高层次人才”上合行活动中,产业园与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签约共建上合纺织机械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了东华大学在纺织机械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和技术积累,合作推动园区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构建校地校企共赢发展模式。

政策支持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加速器”。上合新区坚持高质量引育新型研发机构,出台了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政策,通过与各高校院所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出场地支持、股权投资、备案奖励、研发投入奖补、项目配套支持等“五条金政”,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将给予最高1亿元扶持资金和2000平方米的场所支持。

为让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有场景、创业有平台,上合新区坚持“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的工作思路,全力搭建人才科创平台载体,推动形成新型研发机构集聚的“强磁场”。在大沽河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1000亩国际科创城,在上合示范区规划建设32.1平方公里的上合总部大道总部经济带,通过建设TOD产城融合发展轴布局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重点布局新引进培育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优化科创资源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找到新流量、拥抱新市场。

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胶州市、上合新区将立足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建设一批功能合理、特色鲜明、运营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形成全链条融合创新、多要素协同配合、全方位开放共享的人才创新生态体系,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