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9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辽宁全面启动百项重大电网工程攻坚,开工建设庄河抽水蓄能电站,标志着辽宁电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风光水火核能源资源齐全。辽宁省委、省政府结合省内禀赋优势,制定了“清洁能源强省”建设目标,配套出台了“十四五”全国首个省级加强电网建设意见,积极推进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网高度重视辽宁电网发展,持续加大对辽宁发展的投入,为确保电力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转型,国家电网系统研究、统筹谋划,全面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制定了“五百亿百项重大工程”攻坚目标,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启了辽宁电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截至目前,公司建成了东北首个用于新能源送出的铁岭永安500千伏系列工程,畅通了辽北风光富集地区输送绿色能源的“高速路”;投产红沿河核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开辟了红沿河核电满发送出的“新路径”;完成沈阳盛京500千伏系列工程,增添了沈阳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动力源”;投运大连冷家500千伏系列工程,打造了东北海上风电登陆沿海经济带的“桥头堡”;在建的朝阳川州500千伏系列工程将于年底前投运,建成后将成为服务阜新和朝阳地区新能源外送的“主枢纽”。
本次辽宁百项重大电网工程攻坚全面启动,吹响了重大电网工程攻坚的冲锋号,是对辽宁电网发展的再推动、再提速、再加力。开工建设的辽宁庄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是辽宁省“十四五”期间首个核准并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电站总投资67.98亿元,枢纽建筑物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计划安装4台25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以2回500千伏出线接入辽宁电网,对提升东北电网平衡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网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批重大电网工程,包括抽水蓄能、新能源送出、500千伏输变电等10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可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3万个,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其中,庄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期平均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约4000万元,运行期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约1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辽宁省电网火电装机占比60.6%,风电、光伏装机占比25.4%,核电装机占比9%,水电装机不足5%,冬季供热期与风电大发期相重叠,火电供热期保民生、不能参与深度调峰,电网调峰和供电保障压力大。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电力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最大负荷将达到4650万千瓦。这批重大电网工程投运后,辽宁66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和线路长度将增加1991万千瓦、4767公里,能够全面补强辽宁电网网架结构,显著提升电力平衡互济能力;辽宁抽蓄装机将增加560万千瓦,能够进一步提升电网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能力,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显著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其中,庄河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00万千瓦,可在5分钟内由满负荷抽水转变为满负荷发电,提供200万千瓦的电力支援能力,极大提升系统安全可靠性,更好满足辽宁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东北地区要积极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多元化利用。预计“十四五”末,辽宁省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50%。这批重大电网工程投运后,将大幅提升辽宁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满足铁岭、阜新、朝阳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需要,服务辽宁风电、光伏及核电等清洁能源送出消纳,助力辽宁清洁能源强省建设。
当前,辽宁省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庄河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6亿千瓦时,建成后可有效平抑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影响,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电站运行方式灵活,能有效配合火电机组运行,改善电力系统运行条件,降低单位能耗,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1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1.8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已累计开工建设5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近450亿元。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在运抽水蓄能电站31座,在运装机容量3161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39座,在建装机容量5363万千瓦,在运和在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6月底,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合计5.9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必然要求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手段的同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预计新投产装机容量超过2700万千瓦,到2025年投产总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在服务“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中的战略意义和全局影响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