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福建南平市建阳区的南平市武夷葡萄园艺研究所,科技特派员谢福鑫在观察葡萄新品种的长势。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流传这么一句顺口溜:“一亩葡萄十亩田,在家也能赚大钱,科特派制度真是好,它是我们的致富宝。”可以说,这句顺口溜也见证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这个偏僻山村村民心中的地位和三代科技特派员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的山乡巨变。
稻田外种下一粒“希望种”
谢福鑫走在村里,常听村民招呼:“谢老师,进家里喝点茶吧?”在仁山村,谢福鑫是村里的老熟人,这里没人不认识他。
谢福鑫是我国第一批科技特派员,是日本巨峰葡萄、建阳桔柚引进到福建栽培技术先行者,在当地,村民们更爱叫他“葡萄仙”。
20多年前,仁山村还是人多地少,当地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亩产值不足1000元,农民收入低,曾是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困山村。为增收致富,1998年前,村里先后引进杏鲍菇、闽南香蕉、烟叶等农作物种植,但因销售不佳、霜冻减产、洪涝损毁等原因,村民收入不增反降。谢福鑫的到来,让这一切有了改变。
1999年,谢福鑫被南平市选为科技特派员,派往农村解决农民产业问题。他利用科技知识发展示范产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
2003年,在时任仁山村村支书林远兴的请求下,谢福鑫把巨峰葡萄引入仁山村种植,从此便打开了仁山村脱贫的一扇新窗。科技特派员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推动葡萄、桔柚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采取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时间喷药、统一使用“仁山牌”商标的“四统一”模式运营。“每到葡萄管护的时间点,村里会提前一天通过广播告知村民,村民只需要到合作社领取相关物资,按照科技特派员教的方法去做就好。”林远兴说。
在科技特派员技术帮扶和村民用心种植下,仁山村葡萄产业渐入佳境。2017年仁山葡萄入选厦门金砖会议专供水果,仁山桔柚生态果园、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品牌企业。
小山村遍地挂满“致富果”
8月下旬,天微微亮,果农傅秋华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两天收到不少客户的订单,早点来地里采摘,把鲜果送到客户嘴里。”傅秋华一边说着,一边娴熟地剪下串串成熟的葡萄……
“多亏了‘葡萄仙’谢福鑫,如今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像这葡萄一样甜。”傅秋华感慨万分。“当年全村种了74亩巨峰葡萄,第二年,葡萄迎来丰收,每亩收入超过4000元,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傅秋华一家正是村里第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
56岁的村民林知兴,原来家中仅种4亩水稻,只能勉强糊口,生活贫困。2004年林知兴开始试种葡萄2亩地,尝到甜头后,扩种到6亩,年收入6万多元。46岁的村民余年茂和妻子早年在温州服装厂打工,一年辛苦下来没赚到什么钱,2006年看到村里很多人种葡萄,也跟着种了8亩,夫妻俩勤劳耕作,年收入10多万元。原来在福州电子厂打工的村民叶云英,看到大家种葡萄赚到钱,辞掉工厂工作,回乡种葡萄4亩多,年收入超4万元。
在仁山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致富后的村民,纷纷盖新楼房,过上幸福生活。一串串鲜翠欲滴的葡萄成为农民致富“金果”,让仁山村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仁山村全村306户1200多人,90%的农户种植葡萄,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年产量1820吨,年产值1370万元,人均种植葡萄达1.01亩,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该村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示范点”,是省级优秀美丽乡村,市级文明村、南平市三星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三星级示范村。
“如今,仁山葡萄也算是声名远扬,但种类太单一了。”林远兴介绍,为了突破只种植“巨峰”单一品种的发展局限,村里又建立了仁山村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试种“红玫瑰”“南太湖特果”“夏黑”“阳光玫瑰”等七个品种的葡萄。“这些单价高的葡萄品种如果在当地试种效果好,就可以在全村乃至全镇推广,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他说。
20余年弹指一挥,仁山村的科技特派员们,从第一批科技特派员谢福鑫到如今接过“接力棒”的第三批科技特派员,老、中、青三代薪火相传。“脚沾泥土,扎根基层,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广阔田地间,心里才踏实。”第三批科技特派员吴琼梅说,现在依靠科技力量种植的理念、新产业发展的思维,已在这个小山村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