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通讯员 李海博

8月27日,2022年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在南京举行。大会聚焦信息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和瓶颈突破,研判通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互动交流共享平台。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截至今年7月底,5G基站开通数、移动电话用户数全球第一,固定宽带网络规模全球最大。

不过,大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陈英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仍面临许多难题,高端技术研发和生产仍然依赖国际供应链和国际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找到破解“卡脖子”难题的“中国办法”。

陈英建议,一要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集中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力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扎实推动移动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二要深挖潜在研发实力,整合创新主体力量,提升信息通信关键领域技术研发能力;三要探索新形势下的合作方式,在关键技术、网络建设、标准制定、研发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2022年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南京邮电大学供图

大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在学术会议上表示,目前,还存在着基础通信理论突破式创新不足,工业互联网、天空地一体化、算网融合、海洋通信、网络安全等领域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卡脖子”技术尚需加快攻关的现实情况。他希望高校和科研院所理论创新同产业界广泛对接,共同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表示,目前,通信领域内仍然有很多基础理论需要研究者们去探索,诸如5G功耗、边缘区域、信息覆盖、移动信息安全等问题。他认为,科学家、工程师们应聚焦核心领域、不断开拓视野,敢于跳出自己的学科和圈子,从更高的维度、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南邮始终坚持走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等研究领域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校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更好办学办校,为国家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贡献。

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何友、姜会林、张平、张宏科等学者还就毫米波、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网络与激光通信、算力网络研究等技术分享前沿研究、探讨热点趋势。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